限期3年,剝離短期健康險!養老保險新規出爐,行業如何應對? |
[ 信息發布:本站 | 發布時間:2023-12-15 | 瀏覽:2104次 ] |
12月13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從業內獲悉,監管機構近日下發《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要求養老險公司應當走專業化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聚焦養老主業,創新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 受訪專業人士向記者表示,促進聚焦主業、強化專業化經營、實現長期穩健的發展,一直是監管對養老保險公司的核心導向。尤其是在當前國家非常重視養老金融的背景下,養老保險公司更應聚焦主業、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 多家養老保險公司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公司會按照監管政策要求積極部署工作,在規定的三年內時間內完成業務范圍變更,實現業務平穩轉型。 聚焦養老主業 《辦法》首先對“養老保險公司”給出了明確的定義。養老保險公司是指經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主要經營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和養老基金管理業務的專業性人身保險公司。 《辦法》強調,養老保險公司應當走專業化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聚焦養老主業,創新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還規定,養老保險公司應當主要經營與養老相關的業務,包括養老年金保險、商業養老金、養老基金管理等,不得受托管理保險資金和開展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業務。 自2004年首家養老保險公司成立以來,目前國內養老保險公司數量已經達到10家,分別為平安養老、太平養老、國壽養老、泰康養老、長江養老、大家養老、新華養老、人保養老、恒安標準養老、國民養老。 不過,此次《辦法》提到的10家機構中,提及了上述9家養老保險公司(不包括長江養老保險),還加入了建信養老金公司。 另據了解,長江養老保險已變更業務范圍,定位為資管公司,不適用《辦法》。 北美精算師、亞洲養老金融與產業研究院院長包虹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直言,從養老業務本身看,我國第一批養老保險公司設立至今,真正的養老保險業務發展并不盡如人意。以稅延養老保險為例,近五年的時間累計客戶不足10萬,保費僅5億余元。“所以專注做好養老主業,開發更多的產品和服務,才是養老保險公司真正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不得經營短期健康險 根據新規,養老險公司不允許經營短期健康險,但可以經營長期健康險。這或許將對目前經營短期健康險業務的部分公司產生直接影響,比如平安養老、太平養老、泰康養老等公司。 “部分公司首先要考慮業務的適當拆分,進行分類管理,但不一定必須把所有健康保障類業務拆分到其它公司。”包虹劍稱。一方面,養老既需要積累(養老金),也需要保障(如長護險、老年意外健康險、住院醫療險等),關鍵要圍繞是否解決養老的真問題,滿足消費者的真需求。 另一方面,拆分的方式也應該有多種多樣,除了在經營許可范圍之外的必須拆出之外,對于其它業務,可拆“回”到集團內其它保險公司,也可以在養老保險公司內部進行有效管理,關鍵在于股東或母公司如何對養老保險公司的業務結構、服務人群及效率效益等進行合理有效考核。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原副主任朱俊生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總體來看,養老險公司可推動聚焦養老主業,做更多養老屬性的業務。做大長期年金類保險,推動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向商業養老金轉型,穩健開拓養老基金管理業務,包括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的受托、賬管、投管等資產管理服務。 “養老保險公司之前全面參與了養老保險體系的一二三支柱,相比于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其他主要養老金融機構,具有自身的獨特優勢。”朱俊生分析指出,養老保險公司機構和人員覆蓋面廣,可以更多觸達、宣導養老金融產品;同時,可以推動生命年金化領取,發揮保險分散長壽風險的獨特作用;還可以借助集團或者自身的產品體系,實現養老保險與服務有機結合,為消費者提供綜合解決方案,滿足消費者獲取與提前鎖定優質康養服務資源的重要訴求。 建立長周期考核 《辦法》提到,養老保險公司可以申請經營以下部分或全部類型業務: 一是具有養老屬性的年金保險、人壽保險,長期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 二是商業養老金; 三是養老基金管理; 四是保險資金運用; 五是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 除了在產品上要求養老險公司聚焦養老主業和長期健康險產品外,《辦法》同時規定養老保險公司應當建立健全以聚焦養老主業為導向的長期績效考核機制。商業養老保險和養老基金管理等業務的投資管理考核期限不得短于3年。 還規定,養老保險公司應當加強資金管理,實現不同類型業務的資金運用有效隔離,禁止資金混同管理。養老保險公司應當遵循長期性、穩健性、收益性原則,防范資金運用風險。 包虹劍認為,基于主業,長周期考核比較容易理解,尤其是養老基金的管理。雖然從會計計量上,投資的損益是在當年度有體現的,但因為養老本身是數十年的事業,要做到資金的安全性、收益性、穩定性,以及服務的可靠性、有效性,公司必須建立起真正為大眾的養老建立有效儲備和抗風險的屏障,一個相對長期的評價周期是合理的。 加強資本管理 《辦法》同時將養老險公司按照業務范圍劃分為兩個類別,并提出了不同的注冊資本要求。其中,養老險公司只經營“具有養老屬性的年金保險、人壽保險,長期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時,應當符合《保險公司業務范圍分級管理辦法》(保監發〔2013〕41號)規定。 養老險公司不但經營上述業務,還經營“商業養老金”時,注冊資本不得低于10億元人民幣。在經營上述兩項業務同時,還經營“養老基金管理”時,注冊資本不得低于30億元人民幣。 “只有自己有過相當的自有資金投資管理經驗,才有資格和能力為其它企業管理養老基金。”包虹劍表示,相對提高的注冊資本對養老基金的管理也可以看作是外部的“安全墊”。 記者注意到,《辦法》提到的10家養老公司中,除恒安標準養老保險外,其他公司注冊資本都達到30億元以上;建信養老金公司注冊資本為23億元。 今年11月,恒安標準養老披露公告稱,股東恒安標準人壽恒安標準人壽擬向公司增資2億元,新注入的2億元全部計入實收資本。此次增資方案獲得監管部門核準后,該公司注冊資本金將從目前的2億元增加至4億元。 泰康養老和太平養老也在今年陸續啟動增資計劃。4月,泰康養老公告稱,泰康保險集團擬向其增資10億元,增資后泰康養老注冊資本將由50億元變更為60億元。8月,泰康保險集團擬再度向泰康養老增資10億元,增資后泰康養老注冊資本將變更為70億元。9月,太平養老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布了增資擴股項目,擬募資金額不低于10.75億元。
來源:國際金融報、新浪新聞 |